心肌梗塞早期預防與治療方針|心導管手術、心臟支架注意事項!
心肌梗塞能預防嗎?早期症狀有哪些?心肌梗塞又被稱為「無形的殺手」,當冠狀動脈變狹窄甚至阻塞,阻礙了血液供應到心肌,便是這位「無形的殺手」大開殺戒的時候,一旦被它找上門會引發心肌組織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心肌壞死、心臟功能衰竭甚至致命!
許多知名人士都因心肌梗塞不幸辭世,包括藝人戎祥、茂伯、馬兆駿,廣告名人孫大偉,以及前準內政部長廖風德、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等;相反地也有不少知名人士及早治療因而逃過一劫,像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便接受心導管手術,前後在體內安裝了多達13支心臟支架,成功阻擋心肌梗塞前來索命。
近年心臟疾病案例增多,大眾對於心臟健康的危機意識也隨之提高,然而根據圈健康調查,發現不少民眾對於心臟疾病以及其治療仍存有疑慮,其中針對「心臟支架」更有不少討論!
一、預防心肌梗塞,不定時炸彈「心肌梗塞」的原因?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大流行病也是造成國人死亡的首因,患者在發病前往往已經有漫長的三高病史,因此心肌梗塞絕對不是一日造成,而是由日常生活中無數個忽視所引發的後果!
(一)心肌梗塞早期異狀|血壓血脂異常狀況
異常的血壓、血脂、血膽固醇與血糖都會引發血管發炎與動脈硬化,此時血管面臨管壁肥厚、內徑縮小、彈性不佳等問題,進而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等「慢性心肌梗塞」症狀;而血管發炎還會誘發血塊(血栓)的形成以及管壁脂質剝落,一旦這些物質阻塞血管便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此時輕則噁心想吐、冒冷汗、呼吸困難,嚴重的話可能會直倒地休克。
(二)心肌梗塞發作警訊|莫名心絞痛發作
心肌梗塞能夠提前發現嗎?心絞痛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警訊!它是心肌缺血時部分心肌細胞壞死導致的劇烈疼痛,值得慶幸的是此時冠狀動脈還沒全堵死,還不至於產生致命的傷害。
(三)心肌梗塞預防措施|避免長期心肌缺血
為了避免冠狀動脈完全堵死,醫療端通常會替患者安裝心臟支架或進行心臟繞道手術,以維持冠狀動脈順暢,防止心肌梗塞的發生。
二、心臟支架大哉問 手術前後需注意什麼?
多數的心肌梗塞都屬於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約三成,然而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心肌梗塞,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便是心導管手術。
進行心導管手術時,醫生會替病患找到阻塞發生的位置,接著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把阻斷的血管撐開,放入網型的管狀支架並移除氣球,靠支架來撐開原先狹窄的動脈,恢復血管暢通。
許多民眾好奇,心臟支架如何選?術後該使用何種藥物?以下替各位一一解答:
(一)術前準備 兩種心臟支架該怎麼選?
心臟支架可分成健保完全給付的「一般支架」與需要患者自行多負擔約5~7萬的「塗藥支架」,而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由於心臟支架對身體來說屬於外來物,因此支架的裝設會刺激動脈內皮細胞發炎,使得血管平滑肌的細胞繼續增生、肥厚。裝「一般支架」的患者在半年內有20%~30%的比例會再次發生動脈狹窄;而使用「塗藥支架」則可以把一年內動脈再度變狹窄的機率壓到10%以下,原因在於支架上所塗的藥物-紫杉醇,其為一種抗癌藥,同時可以抑制血管細胞增生。
以上介紹了兩種心臟支架的簡單區別,但心臟支架的選擇除了評估價格與動脈再狹窄發生風險之外,還有其他因素需納入考量,例如血管阻塞部位的大小、病患是否有肝硬化或胃腸道疾病等,因此選擇心臟支架類別時,還是要針對自身的狀況充分與醫師討論。
(二)防止血栓 術後的藥物使用
除了裝「塗藥支架」來降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風險,通常術後也會搭配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避免血栓形成,其中常見的健保給付藥物有阿斯匹靈與保栓通。保栓通在健保上只能給付三個月,後續需由患者自行負擔,因此若有經濟考量卻需長期服用者,阿斯匹靈也許是較優的選擇。
三、及早發現 「疑」心遠離病
心臟支架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都已是緊急的醫療處置,相信大家都不希望心臟問題走到這一步!雖然目前沒有100%能夠預先檢查出心肌梗塞的方法,但心肌梗塞到底也跟心臟健康密不可分,目前醫學上倒是有不少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的狀態,包含: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檢查、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未來圈健康也會邀請心血管專科醫師針對以上心臟檢查撰寫專文介紹。
預防總是優於治療,建議已經有三高病史或是有心肌梗塞家族病史的高危險族群需安排定期健檢,除了血液生化數值外,也可以從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來把關心血管健康。另外,現在許多診所或健檢中心也有動脈硬化檢測設備與服務,民眾也可以先藉此瞭解自己的血管狀態,如有血管硬化的狀況,就可以開始調整飲食及生活作息,避免情況惡化。
留言區(1)
及早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擁有好健康,圈出好心情